早期鋼琴
巴爾托洛奧.克里斯托弗里(Bartolomeo Cristofori)
1709年,意大利佛羅倫薩樂器制造師巴爾托洛奧.克里斯托弗里(Bartolomeo Cristofori)在羽管鍵琴和古鋼琴基礎(chǔ)上設(shè)計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鋼琴,“B.Cristofori”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鋼琴品牌。巴爾托洛奧.克里斯托弗里(Bartolomeo Cristofori)鋼琴制造技術(shù)被后人代代傳承。
希爾伯曼
1711年,意大利作家Scipione Maffei寫了一篇文章介紹這件新的樂器,包括不太準(zhǔn)確的機構(gòu)圖解。這篇文章在西歐廣泛傳播,很多工匠都據(jù)此制作鋼琴。1726年,德國人管風(fēng)琴制作師希爾伯曼(Gottfried Silbermann,1683-1753)根據(jù)這篇文章也制造了一臺鋼琴,并加入類似現(xiàn)代鋼琴延音踏板的手動音栓,可以揚起琴弦上制音器。1730年代,希爾伯曼曾把他制造的鋼琴介紹給巴赫,不過巴赫當(dāng)時并不喜歡它,抱怨高音太弱,動態(tài)范圍不廣。之后希爾伯曼又進行了改進,1747年巴赫訪問柏林,試奏并稱贊了希爾伯曼的鋼琴。希爾伯曼有很多學(xué)生,他們對早期鋼琴發(fā)展有重大的貢獻,其中重要的12位,稱為“十二門徒”。部分人移居英國,在德語國家和英國逐漸形成了兩種不同的制造流派。
維也納式擊弦機
十八世紀(jì)后期,鋼琴的制造越來越多。希爾伯曼的學(xué)生斯泰因(Johann Andreas Stein,1728-1792)在德國奧格斯堡開始了鋼琴的制作。斯泰因鋼琴有一個后向的擊槌,比起現(xiàn)代鋼琴,對觸鍵力度非常敏感。莫扎特于1777年訪問奧格斯堡,并且試奏了斯泰因的鋼琴(當(dāng)時斯泰因鋼琴取消了克利斯托弗利鋼琴的擒縱機構(gòu)[escapement]),后來在寫給父親的信里,莫扎特稱贊斯泰因鋼琴的音質(zhì)均衡,制造工藝高超,但是也指出缺少擒縱機構(gòu)。
斯泰因之后進行了改進,發(fā)明了Prellmechanik擊弦機,加入了擒縱機構(gòu),完善了延音踏板。斯泰因的女兒Nannette Streicher和女婿Johann Andreas Streicher在維也納繼續(xù)鋼琴制造的生意,他們是貝多芬的朋友,貝多芬擁有一臺Streicher鋼琴。同一時期在維也納還有其他鋼琴制造師,包括Anton Walter,他制造的鋼琴的音量Streicher鋼琴大一些。Walter是莫扎特的朋友,莫扎特在1781時購買了一臺Walter鋼琴。
還有Conrad Graf(1782-1851),他制造了貝多芬最后使用的鋼琴,同時開設(shè)了維也納第一個批量制造鋼琴的企業(yè)。這些在德語國家發(fā)展的鋼琴稱為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,除了三角式,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還有方形鋼琴(square piano)。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使用木質(zhì)框架,每個音有兩根琴弦,擊槌外有皮革包裹,琴鍵的白鍵和黑鍵的顏色和現(xiàn)代鋼琴相反,聲音比現(xiàn)代鋼琴要弱,對比清晰,混響時間短一些。
現(xiàn)代鋼琴
現(xiàn)代鋼琴從外形上主要分成立式鋼琴和三角鋼琴。
三角鋼琴是鋼琴最原始的形態(tài),一般都用于音樂會的演奏,是一件笨重的龐然大物。為了解決占地的問題,立式鋼琴被發(fā)明出來。立式鋼琴采用了一種琴弦交錯安裝的設(shè)計方案,有效地解決了空間上的要求和音色音量的平衡問題。只要家中有一小塊空間,都能安放一臺立式鋼琴。
無論是三角鋼琴還是立式鋼琴,其基本結(jié)構(gòu)都是一樣的。由:弦列、音板、支架、鍵盤系統(tǒng)(包括 黑白琴鍵和擊弦音棰,共88個琴鍵)、踏板機械(包括頂桿 和踏板)和外殼共六大部分組成。
鋼琴的音域?qū)拸V,現(xiàn)代鋼琴一般為88鍵,可達7個多八度,音量宏大,音色變化豐富,可以表達各種不同的音樂情緒,或剛或柔,或急或緩 均可恰到好處;高音清脆,中音豐滿,低音雄厚,可以模仿整個交響樂隊的效果,因此有“樂器之王”的稱號。
Slide soft system技術(shù)簡稱3S技術(shù),是立式鋼琴中最好的革新,由日本東洋鋼琴制造株式會社發(fā)明,普通立式鋼琴是通過改變擊弦距離,輕打琴弦來減弱琴音。但使用3S技術(shù)的鋼琴采用與三角鋼琴同樣的工作原理,減少被打弦的數(shù)量來達到弱音效果。3S技術(shù)可使有效打弦速度達到普通鋼琴的1.5倍,能夠以不次于三角琴的打弦速度演奏。而且在使用弱音踏板演奏時,絲毫不會影響連擊的速度。安裝有3S技術(shù)的立式鋼琴即使踩上弱音踏板,觸鍵的手感也不會發(fā)生變化。
普通的立式鋼琴在弱音演奏時不可避免出現(xiàn)手感差的情況,但3S系列鋼琴克服了這個難題,它通過打3根弦中的2根,2根弦中的一根,一根弦的用弦槌的一端來擊打的方法來達到弱音的效果。使其不但可以減小音量,而且可以自由的改變音色,讓您享受不次于三角鋼琴的演奏效果。 [2]
十八世紀(jì)時鋼琴上的張弦是用木框,而琴弦則以銅絲為主,配用鐵絲。隨著工業(yè)的發(fā)展,冶煉技術(shù)不斷提高。一八二五年鋼琴弦架開始改用鑄鐵架(又稱“鋼板”);又于一八三四年開始裝用鋼弦; 鋼琴除了鋼弦之外20%是鑄鐵支架,之所以叫鋼琴是因為鴉片戰(zhàn)爭后西方國家看到中國的市場,一些歐洲商行引入中國大批鋼琴。他們宣傳鋼琴里面的材料是鋼制成的,所以很重。當(dāng)時是一個新生事物比較時髦,此后國人便開始習(xí)慣稱為“鋼琴”了。